“郭姑娘,并非范某出言打击,岳武穆所处的年代为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面对的对手是金人。
而金人的战略战术,与今日蒙元相去甚远。
蒙元混合了中原农耕、漠北游牧、西域诸胡等各民族的优秀战法,还诞生了如火炮一类的火器,步骑结合、步炮协同等新的战术已成主流。
时代已经全然不同,战略战术亦无大的相通之处,这本书上所言的战法,放到今日皆已落后。
就连书中郭大侠晚年的一些批注,也已发现了这一点,明确指明面对实际战场,要灵活运用战术,而非拘泥于书本。
这书……郭姑娘还是收起来吧,范某用之无益。”
郭襄和张三丰没想到范卓远对这本传奇兵书居然有如此见解,都是愕然愣在原地。
良久之后,郭襄长叹一声,“原来如此……不过我不通军事,留着也并无大用。
范将军既然善于用兵,便且先留着。”
范卓远和张三丰在峨嵋山盘亘了一段时日,三人相互切磋武学,各有所得。
尤其是张三丰,本就是武学奇才,这段时间在范卓远点拨下,竟悟出了最原始状态的太极拳,其核心要点便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
临到下山之日,范卓远忽然对郭襄说道:“郭姑娘,这几日我们三人相互切磋,我可发现你武功中存在一些问题,请恕范某人口直心快,可能说出来你心中不免不快。”
郭襄本就是豪爽豁达之人,全无介意的说道:“武道切磋本就是相互印证各自长短所在,能被范将军提点所缺,是我荣幸,范将军勿要客气。”
范卓远也不再客气,直言道:“郭姑娘内力深厚广博,虽不及张道长精纯,却也各擅胜场,范某人习练外家,就不多做评判。
可武学方面,郭姑娘精通的上乘武学繁多,这本不是什么坏事。
但私以为,每种武学创立之初,都是创始人为自身条件而开发的,最适合的修炼对象也是创始人本身。
郭姑娘虽然掌握了这些武学精义,可始终难以攀升至最顶点,这或许只有一个台阶的高下,然而也正是这一个台阶,郭姑娘的武功就很难真正企及到巅峰。”
郭襄对范卓远的这番评价没有任何反感,非常谦虚的听了进去。
“我所习武功包含桃花岛、丐帮、全真教、少林派等等方面,年幼时又多受武林中的朋友前辈抬爱,因长辈面子,也愿意多授心得。
我也是贪多嚼不烂,只想尽自己的能力将各门武功融会贯通,如今已到信手拈来的境界。
但也止步于此多年,想要再有进步,却是举步维艰,总觉得不同武学之间,总有一道难以言述的屏障,很难真正令他们相互融合化为己用,不知这几日切磋下来,范将军有何可提示于我的?”
范卓远反问道:“二位觉得我的拳脚功夫怎么样?”
郭襄与张三丰对视一眼,郭襄歉意道:“只能说很适合范将军,但用于内家却又粗浅了一些。”
“不错!功夫不论高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郭姑娘练了这么多上乘武功,但能适合你的,究竟有几种?”
郭襄不由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所练的种种武学,不禁惘然。
范卓远继续道:“如果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郭姑娘何不尝试彻底抛弃以往所学,创立一门属于自己的武功?
你练了这么多上乘功夫,抛开这些武学的技法不说,但武学的根本应该都有所理解。
而所谓武学,就是应对实战搏击而产生的一门技术,我不知其他人是如何评价郭姑娘的武学特点的。
但在范某看来,抛开那些繁多的武学技法后,我看到的郭姑娘,武学的本质是豪迈灵动,无迹可寻,柔中藏刚,不拘一格!
郭姑娘只要探究到自身的武学本质,必能从这无尽的上乘武学中寻找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武道,到了那时,郭姑娘必可称为一代宗师!”
范卓远一番话对郭襄影响极大,直接使她两年后终于顿悟出自身武道核心所在,创立了峨嵋派。
之后三人一同下山。在山下的一间无色庵内,郭襄寻求住持为其剃度,并换上一件僧袍,正式出家。
此事,张三丰再三劝说,但后来欲言又止,还是未能避免最终结果。
三人相互拜别后,张三丰返回了武当山,正式在此开宗立派。
而范卓远则带着易筋锻骨篇与武穆遗书重返江南,路途中观看易筋锻骨篇,发现对自己并无大用。
但是系统却传来提示,童子功可融合易筋锻骨篇,增加修炼效率。
范卓远果断融合,童子功每副修炼图示都立刻有了变化,行功方式更加简便,自己修炼提升熟练度的速度加快一倍。
除此之外,如若生聚境圆满修成,进入凝罡境时,童子功将会有大改变。
如今范卓远生聚境有三万熟练度,总计需要二十万熟练度才能修成圆满。
光靠自己苦修的话,如今通过易筋锻骨篇已有了一倍提升效率,预计最起码也要一年左右才能修成。
返回江南后,先去临安家宅一见老母,此时范卓远已然恶名远扬,江湖上反倒没什么人敢来寻麻烦。
见家中平安,才来到庆元,继续组织军属出海事宜,同时大肆招募流民。
朝廷如今在两湖、江西、两广等地大肆强征百姓入伍,而蒙元打仗,士兵是要自己承担武器装备与粮食费用的。
包括民夫,也是自己承担粮食路费等等,由于是远征,粮食等物资自然不可能自己背着,因此只能折算成钱币交予军中长官。
而忽必烈任用色目人理财以来,朝中向来腐败不堪,这类主管后勤物资的多为色目人,他们原本就看不起汉人,更看不起南人,再加上敛财无度。
对百姓民夫行种种敲诈勒索之事,因此往往征派一人,就会导致一家破产。
引起各地流民无算,范卓远两兄弟于是动用家中关系,尽量集中更多的流民前往庆元、广州以及qz市舶司。
前前后后一直到不适合出海的六月,以经商和贩奴名义,总计移民超过十万。
再到台风季过后,不仅全部军属都能移民完毕,加上众多流民,总人口几乎可达二十万。
虽说放到日本而言算不上多,但足以形成区域性的人口优势,对于扭转日本本土风俗文化有着极佳作用。
况且以元廷对基层的管理能力,后续还可以持续进行移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