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

字:
关灯 护眼
藏地密码 > 全能大画家 > 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相?

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相?

热门推荐: 收尸人盗墓笔记剃头匠鸿蒙道
    传统上,欧洲贵族小姐找丈夫,年轻的伯爵讨老婆经典场合是沙龙、宴会以及各种社交舞会。


    社交宴会这种东西,规模上去了,是相当相当烧钱的。


    路易十四开一晚上宫庭舞会的的开销,就可能是偏远地区的小男爵一整年的领地收入。


    那些大领主们不在乎钱上的开销,却会在乎选择面的宽窄。


    自家庄园里的宴会,参加的人员相对固定,都是本地本城的一些熟面孔,人员流动性差些也是必定的。


    好在。


    为了能找到那些更加“优质”的配偶,庄园没长腿不能换地方,继承人可以自己溜达着四处跑。


    官方社交季这种东西,就因此诞生了。


    每年的春天,一到玫瑰花开放的季节,巴黎一区旺多姆广场北侧的丽兹酒店的门口,葡萄牙的男爵、温莎家族的小姐、从圣彼得堡远道而来的大公爵、以及卢森堡的公主……印着各种镀金标志的马车,络绎不绝的在这里停下。


    男男女女亲昵着挽着手,走入酒店的大堂。


    王候公卿们的继承人们的新一代政治同盟,就在穿着燕尾服的侍丛高声耸念中,在水晶酒杯觥筹交错和一枚钻石胸针就能顶的上普通工人家庭十年收入的舞裙翻卷里,逐渐编织成形。


    工业革命让社会的生产力空前的暴涨,也让财富的绝对数量差异,从未如此的悬殊。


    一方面。


    殖民地里各种惨绝人寰的悲剧,一天又一天的都在发生。哪怕就在丽兹酒店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巴黎的工业区里,工人们日均工作时长便超过14个小时。


    随处都可以见到因为工业事故而缺少手指、脚趾和年纪不到14岁的小孩子童工。


    另一方面。


    在金币入账的叮咚声里,永不停歇的圆舞曲,将响彻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苍生泣泪哭。


    尤其是在卡拉小姐生活的岁月,贵族黄金年代的最后夕阳,随着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全世界的运输业已经相当程度的发达了。


    儒勒·凡尔纳就认为,依据航运公司所提供的船票和报纸上所列车的火车时刻表,80天之内,便能途经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环游地球整整一圈。


    而伊莲娜家族不仅有自己的专列车厢,还有家族游艇。


    那种需要几十个船员和水手才能开动的大游艇。


    德奥的主君们都酷爱游艇比赛。


    历界欧洲游艇竞速赛上,各国皇帝和国王往往都会亲临现场,报纸上形容那是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拥有一条好船是大家族们展示财力且同皇帝保持相似的兴趣以加强私人友谊的最好方式。


    「1877年7月9日,比赛结束,吃午饭的时候瓦塞尔公爵夫人说,阿尔伯特王子对结果很不满意,要去命令工厂造一条速度能比现在快5节以上的大船,会采用全新的龙骨设计……这就像很多方面正在做的那样,让普鲁士在和英国人的竞赛中取得优势与先机。但这和我没关系,马塞港的天气很好,而我的旅途就这样开始了。」


    安娜调出了一张被她放在收藏夹中,特意加了星号的扫描日记照片。


    日记本上的文字简略而轻盈,最后一個德语字母被拉出了一个长长的上上扬起的小尾巴,显示着她的主人在150年前,书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处在兴奋雀跃之中。


    1877年。


    儒勒·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记》出版的五年以后。


    刚刚成年的阿尔伯特王子,也就是未来的末代德皇威廉二世第二次的输掉了法国游艇赛,生气的下令建造象征皇室的大型游艇“霍亨索伦”号。


    在这同时,卡拉小姐的法国春季社交任务也结束了。


    她将搭乘自家刚刚参加完比赛的游艇“白色雪绒花”号,由巴黎返回中欧,在伊斯坦布尔换由铁路到达凡湖,再由凡湖途经德黑兰抵达马仕哈德,最后穿越印度,来到缅甸。


    她会乘坐英国人建的铁路由曼德勒到达仰光。


    再由仰光港坐轮船,在日本大坂短暂的停留,最后返回欧洲的中心。


    这是卡拉祖奶奶一生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的壮游旅程。


    她虽没有像凡尔纳的主人公一样,在八十天能环游整个世界。


    却用了接近500天的时间,只携带了两名贴身女佣以及一名配枪的男仆,穿越整个中亚,东亚以及东南亚。


    除了旅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卡拉当时很多的行程细节已经难以考证了。


    安娜调出下一张被加了星的照片。


    日记上没有任何的文字,只画了一朵素描的简笔花绘。


    画上鲜花和苞片的形状很像狮子的爪子,那是雪绒花特有的标志。


    旅途期间,卡拉几乎不怎么记日记,隔很长时间,才会寥寥写上几笔,多是些有关列车延误或者前方铁路断轨这类的抱怨。


    伊莲娜小姐却觉得,这一页是不同的。


    雪绒花的上一页,卡拉写她的贴身女仆在印度得了疟疾,无奈推迟了一周行程,那是1878年的10月3号的事情。


    而下一页,已是来年一月,她身在日本了。


    中间正好夹杂着1878年的圣诞节。


    按照前后的日程推算,她那时候很可能正在仰光,和那位教堂的牧师日记中遇上金红色头发的女画家的时间对的上。


    安娜以前以为这幅花绘的简笔素描,也许是卡拉在异国他乡过圣诞夜,想念家乡时随手画下的。


    现在想想。


    日记本上的特殊标志……是否……便是指代着被她留在世界尽头的那一张画?


    逻辑上也对的上。


    唯一的瑕疵是论文所引用的传教士日记的原文,牧师所记录的那位女画家圣诞节后离开仰光港,直接返回了欧洲,而非像卡拉一样前往了日本。


    毕竟是一百五十年前一位旁观者留下的日记。


    牧师也是在一周后,才向别人追问打听的,有些许的差异和谬误能够被安娜接受。


    关于这位牧师的调查,英国国教那里,也传来了结果。


    很遗憾。


    档案不是很全面,当时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牧师,并非都有登记,新教教会也没有找到写这篇日记的那位牧师本人详细的记录。


    好消息是到了神父这个等级,档案还是蛮全的。


    1860年到1890年的三十年期间,英国派往印度的传教士里,姓安德森的神父总共也只有两位。


    其中恰好有一位,在1870年代,负责仰光一家名叫圣·约瑟夫的本地教堂的工作。


    它和日记中牧师曾提到了安德森神父,也对应上了。


    另外……


    安娜上周末,还得知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好消息——笔迹认定。


    油画笔触的认定,是鉴定学里的超级难点。


    通过两幅油画上色彩与笔触,判断它们到底是不是一个人画的,尤其是故意画的风格很像的模仿画,经常能让不同的学者打破头。


    文字字母的笔记认定,则要相对简单的多。


    不用去请福尔摩斯出场。


    只要稍微花一点钱,字迹鉴定世界上任何一家有足够资质的鉴定所便都能做,且是结论权威程度能被用来当成法庭参考证据的那种。


    卡拉的画作几乎都被烧掉了,但她的部分信件和日记这些文字材料,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安娜翻到《亚洲艺术》上的那篇论文后,离开机场的第一时间,就让管家把《雷雨天的老教堂》背面的“carol”的签名照片和日记本上的原始文字去做一个字迹认定。


    相比普通的文字坚定,这件事的难点在于,分别用油画笔刷写字和用钢笔写字,就算是同一个人所留下的字迹,书写习惯亦会有轻微的不同arol”这五个字母,样本量又非常少。


    笔记认定更加难做。


    管家替安娜联系到了幕尼黑的一位司法鉴定界很有名气的老专家,告诉对方,伊莲娜家族并不需要对方出具司法级的权威结论报告。


    伊莲娜小姐只希望对方能依据他多年从业经验,给出一个主观判断——问题很简单,写“carol”这个签名的人,和在日记本的照片上留下字迹的人,在您心中,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专家的回答也很严谨。


    “很难,这很难说,二者的书写工具完全不同,书写材料也完全不同,字迹的特征点又这么少。我不能直接告诉您,这是一个人写的,还是不是一个人写的。我只能说,我在这个签名上找到的三个字母的特征点,都在日记材料里找到了相应的对照。”


    “所以您觉得是真的?”


    “嗯,30%吧,如果您一定要求我做出回答的话,那么是的,主观上,我相信写下这个签名的人,正是写这本日记的人。但是客观上,以如今的这个样本量,我最多最多,也只有30%的把握。”


    管家向安娜转述了那位学者的回答。


    30%的把握——


    安娜如今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个。


    主观上。


    女人相信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便是卡拉藏在世界尽头的作品。


    客观上。


    《亚洲艺术》上所提供的论文信息少归少,但它所提供的几个特征点和卡拉人生的履历,几乎全部都对应上了。


    一个两个可以说是巧合。


    这么多的相似,就已经脱离了巧合的范畴。


    酒井胜子给出的回答也能完美嵌入在这里……它要不然是命中注定的相遇,要不然,完全可以确定便是有预谋的圈套。


    由于目前最大的地下艺术品造假团伙之一的老巢就在和《雷雨天的老教堂》发现地同一地方的缘故。


    伊莲娜小姐从客观上来说,她也只有30%,至多50%的把握。


    安娜是位敏锐评论家,更是个极好的访谈编辑。


    比起面对这些证据材料。


    真正要做出一锤定音的判断的时候,安娜更想要见见论文的两位作者,去做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直接对话。


    听听他们的心声,也听听自己的心声。


    若是说伊莲娜小姐看到这篇论文时,信了50%。


    那么当酒井小姐赌上自己甚至是她父亲的名誉,断言这要不是巧合,就是他们的共同犯罪的时候,没有其他可能性的时候。


    安娜便已然信了七成。


    “这些内容,大概确实不是假的吧?”轮椅上的女人回味着酒井胜子说这话时的语气,心中静静的想道。


    尽管被酒井胜子噎了一下。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她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你们在论文中推断这幅油画的作者,是一位莫奈的信件中寥寥提过几笔的塞纳河畔的一件画室的女主人,她叫卡拉。”


    手机上。


    播客节目接近了尾声。


    “方便问一下,这个判断是谁做出的呢,您?顾为经?亦或是一起?论文似乎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未解答的疑问,不是么?关于卡拉的身份,关于卡拉的人生,您们有没有什么别的猜想。”树懒先生询问道。


    “是顾为经做出的。”


    酒井胜子回复到。


    “在论文写作的期间,我们查询了大量那个年代的有关材料,希望寻找到有关‘carol’身份的蛛丝马迹。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收获,仅仅只有寥寥几个发现……”


    安娜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耳机里的声音。


    其实无所谓顾为经和酒井胜子有没有抱着些别样的心思。


    但凡这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真是卡拉的画——只要这一点没有做假,剩下的事情,在伊莲娜小姐的心中都是细枝末节。


    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误打误撞,找到了伊莲娜家族的宝藏……这自然是最好的。


    她可以先想办法把这幅画买回来。


    再想一想接下来怎么处理。


    放到家族收藏室里也好,捐到家族博物馆里也好。


    如果他们写作的时候,便打听到了什么内幕消息,心中抱着想要讨好伊莲娜家族的心思……哪怕是,他们初时写作时,就是抱着要“哇,我们要发财啦!”的心思。


    想去“诈”伊莲娜家族一大笔钱。


    只要这幅画相关的信息没有作假。


    说实话——安娜也会认。


    就当是谈生意好了,就算对方开了一个天价出来,那也是他们应得的。


    挖出宝藏的人,自该收获奖赏。


    “——最终符合有醒目的金红色头发,又与印象派有关,既要能找到历史记载,又要几乎被学界遗忘的女性画家这所有苛刻条件的,以我和顾为经所掌握的文献资料,那个莫奈书信里所提到过画室女主人,已经是最为接近的人选了。”


    酒井胜子说话时似乎正在轻轻的摇着头。


    听上去。


    她并没有对卡拉的身份,产生过多的联想。


    “我知道论文并不完美,它留下了很多未曾被解答的迷团。可有些时候就是这样,学术写作不是非虚构的,能在基于现实背景的同时,加入创作者个人的大量想象和天马行空的推测。”


    “抱歉。”


    “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我们也要承认,没有人再能回到1878年的圣诞夜前夕,和那位出现在老教堂前的金红色头发的女画家聊聊,搞清楚她到底是谁了。”


    “有限的材料,只能做出有限的推测。这是历史所留下的空白。”


    树懒先生笑吟吟着说道:“空白——有些时候,留下空白,更能让人对那个一百五十年前的故事,产生无尽的想象,不是么?”


    “可想象,终究也只是想象了。”酒井胜子叹气。


    “好了,感谢酒井胜子小姐能来到「树懒先生的艺术沙龙」中坐客,听到这里,这期的节目也要收尾了。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聊到了当代艺术社会——”


    树懒先生开始用几句话,快速的对这期沙龙对谈的内容做出总结和概括。


    最后。


    她说道。


    “我知道您现在正身处新加坡,筹备参加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双年展。等我们这期节目在下周播出,被观众收听到的时候,算算时间,画展应该已经正式的开幕了。酒井小姐,由衷的祝愿您能在画展上取得满意的好成绩,没有遗憾。”


    “成绩不重要,画作本身才重要。”


    酒井胜子大概还是被树懒先生那个关于顾为经“造假”的说法,说的有点不高兴。


    性格好和没性格是两码事。


    胜子小姐性格好归性格好。


    她绝非没有性格的姑娘。


    在最后的时刻,她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不过。


    胜子不同于安娜。


    她怼起人来,也显得温温柔柔的。


    “对我来说,我已经交出了最好的画作。我曾和别人说——告诉自己,为了这次画展,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这就够了。有没有遗憾不是由有没有获奖决定的,它不由我们自己掌握。”


    “有没有遗憾是由有没有画出最好的画决定的。只要你对你的作品满意,你就没有遗憾。”


    “就作品而言,我没有遗憾。”


    树懒先生沉默了片刻。


    哑然失笑。


    她大概从来没有想过,竟有一天,会被人用这样一番话来怼自己。


    “您说的对,艺术只该与艺术相关。”


    “那么再见,树懒先生。”


    “稍等——最后一个的问题,非常简短的问题。很遗憾我们今天没能请来顾为经到场,他是那篇论文的另外一个写作者。”


    “酒井小姐,你提到如果顾为经今天在这里,一定会给我,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概括的形容一下,在你心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么?”


    告别之前。


    树懒先生完全临时起意,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合写一篇论文而已,这关系说远肯定不远,说近嘛……也未必会比一起做课堂作业的小组同学近上多少。


    在学界。


    它是再为正常不过的情况。


    伊莲娜小姐她采访合作过的艺术家,没有100个,怎么也有80个了。


    顾为经既然没来,她也没想询问太多有关顾为经的事情的。


    但安娜注意到了酒井小姐的情绪的改变。


    她不至于和比自己年轻三岁多的小姑娘,计较这些事情,伊莲娜小姐是觉得有些奇怪。


    酒井胜子反应很奇怪。


    树懒先生那个“有没有造假”的询问,甚至可以说是盘问,语气固然有些尖锐。


    但是。


    归根结底。


    做为对愿意接受播客节目的来宾的尊重,从头至尾,安娜都没有正面质疑过酒井胜子本人。


    那些质疑与锐评,多都是针对顾为经的。


    旁敲侧击,掀些波澜。


    酒井胜子的反应……比安娜预计的要大上不少。


    对方若是那种非常难以伺候的炸毛刺头艺术家,面对这些让她不开心的问题,又非是正式的严肃类访谈,直接甩袖子就走,也属于正常。


    酒井小姐明显不是这样的人。


    以伊莲娜小姐的经验,她的年纪虽小,台风却很稳,表现出一副习惯且善于面对媒体的模样。


    这样的人既然当时没有走,那么不满就往往会藏在心里。


    可能人家下一次再也不来她的节目作客了。


    但是。


    大概率表面上依旧会保持言笑晏晏的模样。


    “如果存在造假……那么这不是顾为经这种无名小卒一个人的铤而走险,而是他们一起又预谋的共同犯罪。”


    这样的回答是有信服力的回答,是安娜想要听到的回答,是能收获流量的回答。


    唯独唯独。


    这绝不是一个善于应对媒体的人,所做出的最为聪明的回答。


    甚至。


    站在公关团队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回答。


    在得奖,获得关注的时候,你争我夺,谁多接受了一次采访,谁少接受了一次采访,谁私下里说“某某某”是我的功劳,都能让创作者们争风吃醋的差点打起来。


    而被翻出作假、抄袭或者负面丑闻的时候。


    人们又往往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争相跳船。


    生怕记者的闪光灯地停留在自己身上一秒钟。


    此间种种嘴脸,安娜见的,听的都多了。


    酒井胜子和顾为经都是这篇《被遗忘的女画家》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属名上二人的地位是一样的。


    她在访谈中一面说,这篇论文,顾为经所做出的贡献要比她大的多,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由顾为经独自做出的。


    另一面又说,要是这篇论文有猫腻,便是二人的共同犯罪,把两个人绑到了一起。


    这么反向操作的,安娜还是第一次遇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收尸人 盗墓笔记 剃头匠 鸿蒙道 我老婆是美女总裁 创世至尊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