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

字:
关灯 护眼
藏地密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75章 拿一篇Nature做诱饵(4k)

第875章 拿一篇Nature做诱饵(4k)

热门推荐: 收尸人盗墓笔记剃头匠鸿蒙道
    “金属?”


    栗亚波明显愣了一下。


    他之前的研究,包括目前正在完善实验数据的那篇论文,研究对象都是不同厚度的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cfrp)板,而且常浩南之前也没提过更换研究对象的事情,怎么突然之间就改成金属材料了?


    看着一脸茫然的栗亚波,常浩南笑着解释道:


    “我最开始也是准备继续原来的思路,研究加工碳基复材来着。”


    “不过最近我又思考了一段时间,发现按照电子和晶格的能量传递理论,激光与被加工材料之间的关系会受到电子热导率、晶格热传导系数、还有电声耦合系数这类特征参数影响,但是碳纤维,即便是多铺层之后的碳纤维,各向异性仍然太强,对于可控加工来说是个巨大的麻烦。”


    “反倒是金属,包括合金材料,因为电热特性已经被研究的相对清楚,所以更适合作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先易后难嘛……”


    实际上,他还有另一层原因没讲出来——


    眼下这会,即便是美国、日本、德国这些行业领头羊,在cfrp材料的应用领域也相对保守。


    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几乎都是作为锦上添的部分。。


    而华夏在cfrp材料领域的研究积累则更是薄弱,商业化水平几乎完全空白。


    除了一些低标号的试验品以外,航空级产品几乎100%依赖进口。


    相关的论文和专利,也都处在比较混沌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气开发出一种针对cfrp的新型加工方式,至少在短时间内的作用不大。


    但金属就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涡扇10那涡轮和燃烧室内壁气膜孔,还等着新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呢。


    至于为什么栗亚波对此事不知情……


    因为常浩南是在海拉尔等待合适温度窗口的那段时间里才想通这一层的。


    还没来得及通知他。


    “可我的那篇论文已经基本写完了……”


    栗亚波觉得有点手足无措:


    “要不要也把金属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再添进去一些内容?”


    “那倒不用,你把文章发给我看一下,如果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尽快投稿。”


    常浩南摆了摆手:


    “你那篇论文最主要的作用,一是达成毕业条件,二是让业内误判我们具体的研究方向。”


    听到这里,栗亚波和姚梦娜同时面露疑惑。


    常浩南此前并没有把第二条理由跟任何人说出来过。


    不过现在。


    已经不用藏了。


    “这个课题,接下来的动静会比较大,肯定是藏不住的。”


    常浩南解释道:


    “我们国家在激光领域的硬实力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弱上不少,如果让别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判断出我们的技术路线,那大概率能领先我们后来居上。”


    之前,他对于激光加工方向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兴趣以及技术储备方面,所以自然也是以本实验室,最多加上京航大学的力量为主。


    但如今这个课题已经和涡扇10的生产定型联系起来,那么他作为型号总师,肯定要调动起手中一切相关资源。


    然而航空动力集团,或者整个科工委系统里面,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都是比较薄弱的。


    肯定还要涉及到华夏科学院,甚至其它系统的高校。


    牵扯面一大,哪怕做到像两弹一星那种程度,风声肯定会漏出去一些。


    而且,保密行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


    “你小子搁那偷偷摸摸地,肯定是在整什么大活!”


    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我们在研究激光加工。


    只要在一些更细节的地方稍微进行一些诱导,或许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可是……”


    旁边的姚梦娜眼眉挑了挑:


    “那篇论文……不是准备发nature?”


    通过论文或者专利给同行的竞争对手添麻烦,在学术圈,尤其是和应用强相关的学术领域里不算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


    只要不搞学术造假,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但拿一篇nature干这個事……


    就特别稀罕了。


    毕竟,如果只是随便写一篇论文,大概率根本上不了nature。


    而要是在这个明知是错误的方向投入太多资源,那就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过,常浩南却点了点头: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是因为大家有这种思维惯性,才更容易利用起来,他们被误导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就越有利。”


    “再者,这篇论文也没牵扯太多精力,这段时间设备没到位,本来也做不起来太有深度的实验,至于之前的投入,就当是给栗亚波练手了……”


    “……”


    “……”


    姚梦娜和栗亚波同时语塞。


    练手练出来篇nature,这你找谁说理去?


    其实,就一个正常的课题组,哪怕是火炬实验室来说,校本部那边的投入都不算低了。


    但低不低那都是相对的。


    眼下激光加工已经攀上了涡扇10项目这颗大树,那此前百来万的开销自然算不得什么。


    即便只是当个诱饵,也算是血赚不亏了。


    ……


    一个月后。


    英国,伦敦。


    麦克米兰出版公司。


    对于华夏来说,2001年春节假期这会才刚刚开始,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常浩南在内,都转入了休息。


    但欧洲人又不过春节,圣诞假期也早已结束。


    因此,nature编辑部内,已经恢复了一如既往的繁忙景象。


    作为全世界最享有声望的两份自然科学领域期刊之一,这里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全世界各个研究机构的投稿。


    毕竟,几乎没有哪位科研人员,会没做过一个发表nature的梦。


    而每一期nature内的论文数量,以及期刊本身的发表期数都受到严格限制。


    即便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仍然如此。


    这一点,跟某些为了赚取版面费,在实现电子化,可以不再受纸质版篇幅制约以后疯狂加量的期刊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极大程度地保证了期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但对于编辑们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随着在线投稿渠道的开通,这些年的来稿数量几乎增长了一个数量级。


    而其中能突破重重门槛最终见刊的,甚至未必有千分之一……


    这还是因为自然科学领域对实验有较高的要求,先天排除了大部分民科。


    否则恐怕还会更低……


    所以,对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实是有点枯燥的……。


    “唉……”


    高级编辑保罗·尼科尔松把今天看过的第20篇论文丢进回收站,然后叹了口气,起身准备去给自己搞一杯红茶。


    “怎么了?”


    坐在对面的芬妮·布莱克抬起头:


    “又接到什么荒谬的登稿要求了么?”


    nature确实是顶尖期刊不假。


    但再顶尖,也终究是学术圈的一部分。


    靠人脉关系、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压力等盘外招,要求编辑部直接录用来稿的案例虽然少,但绝不是没有。


    布莱克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那倒不是。”


    尼科尔松端着杯子回到座位上:


    “只是我今天上午已经连续看到10篇声称自己发现了单层碳原子材料的论文了……”


    “……”


    布莱克没有回答,只是露出了个无奈的笑容。


    类似的经历,她也曾遇到过。


    想发nature,没点开创性的内容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有些作者,却把太多的开创性放在了摘要,而不是结论部分……


    一看摘要,人均诺奖级成果。


    再看内容……


    哪怕他们这些编辑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都能看出其中漏洞百出。


    说话间的功夫,布莱克也点开了一篇被归类为“碳基材料”的来稿,然后视线飞速扫过摘要部分。


    “喏……我这也来了一篇。”


    “虽然不是发现了单层碳原子,但也是说自己解决了激光热效应在加工碳基复合材料过程中不可预测……”


    然而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却戛然而止。


    尼科尔松抬起头,投去询问的目光。


    “等等……”


    布莱克抬起手,把一头原本披散下来的金发捋到后面。


    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这篇文章的数据……好像真能拟合起来?”


    “ah?”


    正准备打开下一篇论文的尼克尔松当即放下茶杯,绕到了布莱克身后。


    然后也愣住了。


    这曲线和数据的拟合情况,好的不像真的。


    “别是经过数据调整吧?”


    尼克尔松当即皱眉。


    理论上,编辑,乃至审稿都不需要对论文中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但遇到特别离谱的,也还是要关注一下。


    “先看一眼作者是谁?”


    他又一次提议道:


    “如果之前就在这个领域有成果的话,应该还是可信的。”


    布莱克依言点开了第一作者的个人信息一栏。


    实际上,nature的审核结果也是高度受作者过往科研成果影响的。


    换句话说,哪怕论文内容完全不变,由一名业内知名教授作为通讯作者进行投稿,过稿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这倒不完全是出于学术霸权,而是在多数情况下,自然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之前啥动静没有,上来就能整出个大的。


    可能性不说没有,至少很小。


    “yaboli……完全是新人,一片空白。”


    布莱克摇摇头,然后又点进去了通讯作者。


    屏幕上加载出的内容却让她一愣:


    “嗯?”


    尼克尔松凑到屏幕前面:


    “haonanchang……倒是发过不错的论文,但好像和材料学一点关系都不沾……别是来硬蹭的吧?”


    “不是……”


    布莱克抬手阻止了尼克尔松继续说下去:


    “这个人,是不是去年挺火的那个……解决了庞加莱猜想的两个人之一?”


    “好像……”


    尼克尔松的语气也严肃起来:


    “我去查一下……”


    他飞速回到座位上,噼里啪啦地开始敲击键盘。


    几分钟后,便得到了结果:


    “去年那个常浩南是华夏一所叫做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联系邮箱是……所以还真是他?”


    布莱克有些难绷地点了点头。


    不过尼克尔松反倒轻松了下来:


    “那直接丢给审稿人就好了啊,这种级别的作者,过不过稿都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


    “问题就在这。”


    布莱克露出苦恼的表情:


    “这篇论文……说是材料学,但又有大概1/3的篇幅,还有至少一半的创新性都在于阐述基础物理规律和进行数学计算,我一时间根本想不到能找谁来审……”


    “材料学教授大概率看不懂数学和理论物理,物理学教授也未必懂数学,数学教授又不了解材料学的实际情况……总感觉这篇论文无论分到哪个领域都很别扭。”


    常浩南在这篇论文中,加入了不少计算材料学的内容。


    但计算材料学在这会尚且不算显学,因此哪怕布莱克贵为nature编辑,一时间也感觉有点麻爪。


    “说句不太合适的话,它好像更适合投到physicalreview上面去……”


    她随口吐槽道:


    康奈尔大学创办的physicalreview系列,虽然公众知名度不如nature和science,但绝对是极其重磅的期刊。


    过去半个世纪中,有六成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论文都发表在上面。


    “但你要是真敢退稿的话,主编恐怕会杀人的……”


    尼克尔松半开玩笑地说道:


    “这种真正具备开创性的论文,只有刊登在我们《自然》上才《科学》。”


    布莱克没有理会尼克尔松用自家和友商期刊名玩的梗,只是埋头开始翻找名单。


    “有了!”


    过了足足一小时之久,她才突然抬起头来,尖锐的声音把已经快忘了这事的尼克尔松吓了一跳。


    红茶都洒了。


    “亨利·杰斯克,材料物理学家,不过研究领域偏理论,所以平时和我们打交道不多,大概两年前在physicalreview发表过一篇风格类似的文章。”


    “就算是这样……”


    刚刚那杯茶恰好洒在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位置,因此布莱克赶紧拽过来一张纸开始擦拭自己的裤子:


    “你也还需要另外几名审稿人?”


    而布莱克已经顾不上这些了,直接开始写邮件:


    “不要紧,让杰斯克教授给我们推荐好了。”


    “这篇论文的内容,他应该会感兴趣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收尸人 盗墓笔记 剃头匠 鸿蒙道 我老婆是美女总裁 创世至尊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