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帝熙晴三年:四月十一日,三将围新城,楚军退出幽州。
光帝熙晴四年:常山王长女姬嫱十四岁,七月八日,册封太女,光帝时年26岁。
光帝熙晴五年:九月,赵霏攻破百越七城,十二月,薛琴连斩楚三将,占楚一州。
光帝熙晴六年:一月十二日,帝再提科举制,三公辞官,帝允。
光帝熙晴七年:六月,江、丰二州先试行文武科举。
光帝熙晴八年:四月二十日,帝于文华阁共择士一百零六名,帝外放文士任于各郡各县,天下文
人譁然,寒士倾心而发愤读书。
光帝熙晴九年:五月十七日,帝施行推恩令。
光帝熙晴十年:三月十九日,七王密谋造反,败迹。下放狱中,七王自尽。
光帝熙晴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帝疾不可愈,崩于承安殿。庙号:世宗。谥号:梁光帝。
十二月十八日,太女嫱登位,年号新元。
……
第81章 锦州十年
从京城出发,一路西行,梅望晴一行人来到锦州的雒安郡时已是年底。
这里四周有群山相隔,那湿冷的寒流被阻在外,雒安郡地处中央盆地之内,倒不见冬日的寒冷,反而多出几分温润的暖意。
梅望晴眼见这下淮县山川奇秀,风景不俗,加上水土丰美,百姓安居乐业,她决定在此定居下来。
九芳打听了一番,得知这下淮县以南,有处宅院要出售,院子乃是本地大族张氏的祖宅,这张氏先人曾有封侯拜相,也有生钱有道的,张氏田产甚多,只是经过这几代传下来后,后人们渐渐平庸,或是无才守业,还有那染上了吃喝嫖赌恶习的,传到今时这位张氏嫡女的手中已败尽了家业,欠了赌坊近千两银,她无奈之下只得售出祖宅。
要说,本地人,寻常百姓有处小院落身,安分过日子即可。豪富点的,自家院落自是不俗,谁还会买她人祖宅,费钱还费事。
池燕飞见张家祖宅虽旧,却也装饰清雅,关键是地方足够大,庭院加上前后有近十亩。她瞧中了院子前正对着山下的一片大湖,澄澈清静,背后又靠着天然的竹林,清清爽爽,便是左右的两处邻宅也是工整又轩敞。
「售价几何?」
张氏嫡女咬了咬牙:「3500两。」
空气一瞬的静滞。要说3500两要价不高,可也不低了。
梅望晴扬眸,这可算是个跳楼价!按十亩算,每亩350两,一亩约是 666平方米,一两银折合人民币有1000元,放在现代也就525元每平方。池燕飞已经掏出荷包,梅望晴眸光轻闪,她印象里燕飞手头并不阔措!她看了眼九芳,后者直接掏出了银票:
「燕飞,怎么可以用你的钱?」池燕飞忙抬手制住九芳,淡声道:「我有的是钱!以后我养你!」
这么霸道的宣声!
梅望晴脸上一红,她老实地不动了。
池燕飞觉得既是她出资置产,这宅子必然归她姓。于是那张家祖宅重新翻修,装饰了一番,成了池宅。
为了这宅子的问题,侍文九芳私下里找到梅望晴。
九芳恨铁不成钢,道:「主子吶!虽说今时不同往日了,可你也不能屈人之下啊!」
侍文很直接:「太君若是知道了,怕是会从南境杀过来!」
梅望晴安静地坐在圈椅上,心下想她确实是在池燕飞之下,池燕飞今时强势看来要主外了,那么她主内也不无不可。
「我与燕飞不分彼此,况且父亲他这会儿,怕是没时间赶过来。」
九芳满脸的疑问。
梅望晴补了句:「他忙着教养孙女!」
京中女皇与梁王的风流艷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再之后,便是梁王携美而隐,消息很快传到了南境,诸军尽知此事。安平太君已然不指望梅望晴绵延子嗣了,便动了收养的心思。他于万千孤儿中千挑万选,找到了一个5岁的小女娃,收在南境梅府里,请了文武之师,用心教养着。
这一日,春光明媚。
梅望晴与池燕飞吃过了早点,决定上街逛逛,来到了当地镇上的一家茶楼。
大堂里已是坐满,她们寻了张靠窗的空桌,九芳喊了小二上茶。
却听邻桌有人嚷嚷:「科举制,闻所未闻!咱们这位熙晴女皇可真够敢想的!也难怪三公以辞官相胁……」
「唉!此制于世家不利,皇上推行此制,是与整个世族作对!」
「非也!世家藏书占天下八成,若行科举制,世家女们的才学,不下天下寒士!」
梅望晴心下一颤,姬嬛终是按她所书行动了……
茶楼里秀士们大论天下之事,最后的结论是新制永远不会成功。
梅望晴闭目:永远不会成功?
池燕飞敛眸,清冷的声音缓缓而起:「推行新制!她缺的是威慑!」
梅望晴凝声:「若是四海归服了,朝党上还有谁敢威胁皇上?」
池燕飞皱眉:「你不许回京帮她!」
梅望晴一把握住她的手:「自决定了离京,自然不会轻易回去!」
回到池宅后,梅望晴终是心下难安,新制之事,全因她起,她更想看到新制的成功。
……
熙晴二年的夏天,池嘉言夫妇来锦州看望池燕飞,还带来了一个小娃。
梅望晴看着挺着大肚的池嘉言,嘆道:「你的心也真是大!」